
白山松水,云集戏曲英才;草色青青,一睹先生风彩。
4月11日至13日,“先生向北”——吉林艺术学院戏曲学院系列活动在戏曲多功能厅举行,当今一众戏曲表演、舞台美术设计领域的领军专家,为传承戏曲薪火,踏京剧“四小名旦”毛世来先生等前辈足迹,相聚北国春城。
人比山高
该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东北亚舞美创研中心、吉林艺术学院主办,吉艺戏曲学院承办。
吉艺高举文脉薪火,发扬“北上精神”,为师生搭建一个同先生对话的平台,促进吉艺教学质量、人才培养与学术氛围的提升,推动吉林省戏曲教育事业振兴发展。
求贤若渴,爱才好士。学院领导与“先生们”亲切交谈,共擘戏曲教育佳话,凝聚起“向北、行北、择北、守北、兴北”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吉艺柔性引进人才、特聘教授、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张建国,副理事长李军,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张澍,京剧老旦名家郑子茹,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伊天夫,副会长马路,中国数字教育联盟秘书长沈倩等七名专家受邀参加其中,组成一路向北的“戏曲先生团”,并在为期三天的学术活动中,为吉艺师生点翠贴羽、指点迷津、拨云开雾。
路比脚长
讲座涵盖戏曲理论、京剧表演技艺、舞台美术设计理念、舞台灯光实践等方面。讲座内容环环相扣,生动鲜活,使吉艺师生受益匪浅。
当今京剧须生艺术领军人物,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张建国作题为《京剧与传统文化,溯源与传承》的讲座。他讲到,戏曲是民族精神瑰宝,演员须以“成角”为目标,要通过四功弥补五行短板,应把吃苦当作常态。树立良好的艺术观很关键,青年既要拥有“生命不息、练功不止”的精神,又要保持开放心态,以扎实功底为传统艺术注入新活力。
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李军作题为《用表演讲述历史和人生》的讲座。他教导大家,作为一名合格的戏曲学子,要从经典戏曲剧目中感悟厚重文脉,通过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生动地再现历史事件和塑造人物形象。要在精进京剧表演技艺的同时,深刻理解京剧传递出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
北京京剧院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国家一级演员张澍作题为《从“谭”到“马”,老生唱腔的艺术传承》的讲座。他说,传承京剧需“守正出新”,既要保持“谭韵马腔”的艺术特色,又要适应时代审美需求。从“谭”到“马”,是传承也是发展。希望你们更好地把戏曲传承下去,让国粹京剧永远熠熠生辉。
京剧老旦名家、国家一级演员、首届“文华奖”获得者郑子茹作题为《京剧演员的“硬核”修养,不疯魔不成活》的讲座。她说,一个合格的京剧演员要有拓荒精神、重构理念与破壁而生的勇气,要牢记三个“活生生”。即:你是一个活生生的戏曲演员、你要扮演一个活生生的戏曲角色、你要面对一个活生生的观众对你的欣赏。希望大家谨慎的激进,有根的飞翔。
教育部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伊天夫作题为《戏剧空间的创造》的讲座。他讲到,当代中国戏剧应该在写意精神的观照下,将古典的传承之美与当代的观念之新相融合,在科艺共生中营造出有意味形式的观念空间,创造出具有中国气派、融古开新、境生象外的舞台新景象。
中国戏曲学院原舞台美术系主任、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兼剧场建筑与舞台技术委员会主任马路作题为《构想与创新,舞台灯光的立场与追求》的讲座。他说,灯光应服务观众、表现戏剧时空、追求探索创新。舞台灯光的使命和追求是“展现典型的戏剧情境,烘托典型的戏剧气氛,渲染典型的戏剧情绪,感动广大的戏剧观众”。此外,戏曲舞台灯光要积极探索时代的审美变化和新的戏曲样式,探寻戏韵画意。
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科技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灯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数字教育联盟秘书长沈倩作题为《走向数字演绎新世界,光影空间的设计变革》的讲座。她介绍到,走向数字演艺新世界要注重空间创新的三个方面。一是剧场空间模式“墙”,以视觉为主导,追求幻觉性和假定性。二是非剧场空间模式“场”,以体验为主导,追求开放性和共时性。三是拓展现实空间模式“云”,以交互为主导,追求虚拟性和共享。
戏曲学院院长李瑞娜,副院长刘长明主持讲座。
甘为落红,育人不息。连日来,先生们被吉艺学子的渴学态度深深感动,纷纷牺牲个人休息时间,自发为学生加课,师生们苦练至深夜,废寝忘食。这是梨园子弟生生不息的薪火,是戏曲人的爱与追求。
先生先行,以启后人之路;师者师范,所以传道授业。此次活动是吉艺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京剧表演与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齐头并进,促使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有力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