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平台



目前我校拥有27个省级以上科研平台:

1.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研究中心-----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录片研究中心

2.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研究中心-----中国视协动态影像视觉艺术创研基地

3.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研究中心-----冬奥文化艺术创作中心

4.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吉剧

5.吉林省社会科学重点领域研究基地-----吉林省艺术理论研究基地

6.吉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吉林省艺术设计研究中心

7.吉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艺术理论研究中心

8.吉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吉林艺术学院戏曲艺术研究中心

9.吉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写意油画教学与创研基地

10.吉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吉林省音乐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11.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数字媒体与动画技术实验室

12.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媒介融合音视频技术实验室

13.吉林省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互联网+智慧展馆”数字场景技术创新实验室

14.吉林省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EPP+GEL ICE材料装配式冰场美学设计技术研究实验室

15.吉林省校企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吹制玻璃艺术联合技术创新实验室

16.吉林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长白山文化产业与艺术创作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中心

17.吉林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互联网”下的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协同创新中心

18.吉林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东北地域文化与舞蹈创作协同创新中心

19.吉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3D艺术实验工程研究中心

20.吉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文创产品研发工程中心

21.吉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手工艺术工程研究中心

22.吉林省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吉林省文化创意研究中心

23.吉林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传统手工艺(陶瓷、玻璃、纤维、金属)

24.吉林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吉剧

25.吉林省“吉剧振兴发展工程” -----吉剧教育培训研究基地

26.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建研究中心-----吉林省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研究中心

27.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培训基地


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研究中心----冬奥文化艺术创作中心

2019年12月,经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同意,吉林艺术学院冬奥文化艺术创作中心在第四届吉林雪博会暨第二十三届长春冰雪节开幕式中正式揭牌。该中心团队创作的2022年北京冬季残奥会的吉祥物“雪容融”,其以灯笼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主色调为红色,头顶有如意环与外围的剪纸图案,面部带有不规则形状的雪块,身体可以向外散发光芒。从吉艺到吉林,从吉林到北京,从北京到世界,“雪容融”搭乘冬奥快车,让世界,向世界看到根植白山黑水文化的繁荣与活力,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的精神风貌、发展成果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现了吉艺厚重的人文积淀,印证了吉艺人的创新力与凝聚力。

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吉剧

吉剧是吉林省的传统地方戏曲代表剧种,主要流行于吉林省各地。它是建国后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由时任吉林省宣传部长宋振庭带领张先程、王肯等老一辈艺术家在二人转柳腔、嗨调的基础上融合创建发展而成的新剧种。吉剧传承项目入选传承基地后,学院高度重视基地发展,充分地利用学院主阵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围绕课程建设、社团建设、工作坊建设、科学研究、辐射带动、展示交流等方面工作的建设,着力“搭建平台、辐射交流、推出成果”,探索出传统文化的“学”“研”“产”“传”相联互动的创新模式,形成了“学术主导、名家参与、活态传承”的运行机制,使其在展示交流、对口帮扶、共建共享等多样形式中,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和传播交流,建设成效显著,承办了《庆祝建党百年 重温红色经典》、现代京剧《杜鹃山》与《启航》、大型原创现代吉剧《山魂》与《江姐》等多项大型演出,得到了社会各界和相关媒体的高度关注,反响良好,成为了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吉林省社会科学重点领域研究基地-----吉林省艺术理论研究基地

吉林省艺术理论研究基地的建设,基于2014年由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批准成立吉林省艺术研究基地,是省社科重点领域研究基地之一,也是我省文艺理论研究的重要阵地。基地建设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执行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的工作指示,坚持以开拓创新、突出优势、服务实践的发展建设思路,坚持以理论精深、创作精湛、优势突出、门类齐全的建设原则,依托学院学科优势、人才优势、科研优势、地缘优势等综合实力,持续保持有序高效的研究活力和成果转化动力,使吉林省艺术研究基地建设保持强势旺盛的科研生命力,为提升服务吉林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水平和吉林文化软实力贡献力量。

吉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吉林省艺术设计研究中心

2007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吉林省艺术设计研究中心成为首批吉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之一。中心拥有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研究、空间形态艺术设计研究、服装艺术设计研究、纤维研究、产品设计研究、工艺美术研究、数字影像研究、动画艺术研究等多个研究方向。中心扎根于北方地域条件下的文化土壤,利用在艺术学院视域下的设计艺术优势,发挥全球设计艺术视野,营建本省设计学科学术与创作的制高点,把优秀设计艺术的文化和现代社会及生活结合,着眼于北方特色的设计学科研究、设计教育研究、设计咨询与设计服务,深入地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咨询服务和学术团队、基础设施及相关制度建设,取得了较突出的业绩和较丰硕的建设成果,在重大设计项目实践、解读吉林文化、演绎吉林精神、提升吉林文化影响力方面显示出了独特优势,现已成为吉林省乃至东北地区设计艺术科研创作、设计艺术人才培养、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的重要基地。

吉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吉林艺术学院戏曲艺术研究中心

吉林艺术学院戏曲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于2016年正式成立。该研究中心的研究类型为综合研究,以立足吉林、辐射东北、涉猎全国为原则,以戏曲艺术研究为基础,以推动戏曲发展为方向,以弘扬戏曲、传承戏曲为指归。研究中心设有戏曲史论研究、戏曲教育研究、戏曲音乐研究、非遗传承与保护研究4个研究方向。旨在为我省戏曲艺术传承、培养优秀戏曲表演人才、开展学术研究和艺术交流搭建重要平台,努力创造出利于研究中心建设和发展的学术、工作氛围,并积极引导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人员参加研究中心的科研活动,共同促进我省戏曲教育的发展。

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吉林省数字媒体与动画技术实验室

吉林省数字媒体与动画技术实验室于2011年由吉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是我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之一。实验室成立以来建立了规范化的、国内顶级的Motion control、Da Vinci等研究室,建立了省内唯一的数字媒体国际工作站,完善了大型数字渲染系统和国内高校唯一的音频母带处理系统,在国内高校中率先成功完成3D数字实验影像的制作。数字媒体与动画技术实验室先后与国外多所大学、国内多所院校以及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与英国诺森比亚大学实验室共同开辟了“互动媒体Workshop工作营”。由实验室与美国纽约阿尔弗莱德大学联合举办“中美双校多维视像展”,展出众多数字媒体方向作品。实验室团队与该校设计学院教授Joseph Scheer就应用技术手段通过诠释性的信息收集和图像录制检视标本这一技术展开合作。实验室还与抚松县人民政府、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学院、一汽集团、北京鼎九信息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展开产、学、研合作。

吉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媒介融合音视频技术实验室

吉林省媒介融合音视频技术实验室于2017年由吉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是我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之一。吉林省媒介融合音视频技术实验室针对现今媒介音频领域的关键创作问题展开研究,致力于开发符合社会公众审美需求的音频文艺节目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声音媒介作品及创作方法;在海量译制片、影视剧、动画片及网络游戏翻译配制需求的当下,结合我校戏剧影视学语音创作教学的传统优势,秉承着“服务社会、传播经典”的理念,为视觉媒介形象锦上添花;以高性能的现代影像技术为研究方向,在视觉影像剧作的拾取、处理、传输、再现等方面展开研究,融合音视频产品的创新需求,研发解决方案;关注、挖掘跨文化多元意义的议题,从记录影像的方案、手法、技术等方面创作出具备社会文化价值的历史、人文、传承影像。用镜头留存社会的变迁。同时,致力于创作、生产顺应新媒体时代发展的创新型视听节目作品,及培养媒体融合条件下的应用人才,全力打造国内一流音视频制作实验研究创作中心。

吉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3D艺术实验工程研究中心

吉林省3D艺术实验工程研究中心于2015年由吉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是我省高校重点工程研究中心之一。吉林艺术学院在3D数字化艺术实验领域,是省内拥有相关设备、掌握相关技术最为全面的学术单位,其中3D数字化艺术实验设备已经全面配备给:美术学院3D数控雕塑成型实验室;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实验室、公共艺术实验室;动漫学院动画艺术创作及制作工作室。研究人员的学历层次、学缘结构合理;先进的仪器设备运转良好;设备总值超过数千万元,在诸多方面为省内最优、国内先进。

吉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文创产品研发工程中心

吉林省文创产品研发工程中心以东北三省唯一一家综合性艺术学府——吉林艺术学院作为依托,为完成国家级、省部级文创产品研发设计任务的操作平台,研发中心集合了我省优秀的手工艺从业者和相关艺术人才。充分发挥综合性艺术院校学科跨界融合的优势,整合省内优质的研发力量,以艺术创作为载体延展创新思维,研究创新方法、前沿技术以及制作手段,通过多方面研发素质的综合提升,达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目的和任务。以文创工程研发中心为辐射核心,提升整个省内对于原创文创产品的研发能力,进而为省内乃至国家的文化经济增长提供助力。

吉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吉林省手工艺术工程研究中心

吉林省手工艺术工程研究中心,是依托吉林艺术学院综合艺术学科优势,集合了我省优秀的手工艺从业者和相关艺术人才。依托教育部中俄高校艺术交流基地和国家级特色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心),本研究中心力求实现工艺美术、产品研发和服装工程的国际化。以促进科技创新为目标,加强工程化研发平台建设,开展工程技术研究、试验和成套技术服务,开发手工艺术产业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持续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促进成果转化和技术辐射,带动相关行业的技术水平提升和科技进步,增强地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自中心成立以来,为学院与国内外设计大学的教学交流、项目交流提供发展平台,在国内外形成较强的学术影响力,有效的推动吉林省在手工艺术研究方面的发展。

吉林省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吉林省文化创意研究中心

吉林省文化创意研究中心于2015年由吉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中心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履行地方高校智库服务决策咨询,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责使命,依托我院多个科研创作平台与实验室,承担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及省级科研立项,组织了多场大型展演和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原创成果斩获多项国际国内大奖,构建起一支结构稳定、梯队合理的高水平复合型科研团队。中心立足于艺术跨学科研究与文化发展的国际视野,聚焦吉林省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致力于打造地方文化品牌,建立健全支撑党委政府决策的文化创意资政平台和决策咨询制度与重要政府部门战略合作,完善文化创意研究成果的传播推广机制,提升吉林省地域形象与文化软实力的应用对策研究和战略咨询,对吉林省转方式、调结构,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提供了文化创意方面的智力支撑与保障。

吉林省“吉剧振兴发展工程”-----吉剧教育培训研究基地

吉林艺术学院多年来一直为吉剧培养人才,作为吉林艺术学院分院之一的老戏校创建于1958年,为吉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落实省委的要求,2013年该校成立了戏曲学院。此外,吉林艺术学院还设立了东北民间艺术研究中心,致力于东北民间的学术研究工作,特别是围绕东北二人转和吉剧发展,从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入手,聘请了著名二人转音乐专家那炳晨、著名二人转理论家田子馥、金世贵,吉剧作曲家杨柏森等多名专家为客座研究员,以强大的学术阵容迎接文化领域的科研挑战。该基地以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吉剧人才为目标,在培养人员专业素质的同时,也专注于吉剧艺术本身学术价值的研究与梳理。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培训基地

2018年,成立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培训基地,充分肯定了学院对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的态度和决心。自承办文旅部、教育部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以来,通过满族刺绣与满族服饰制作技艺培训班、黄龙戏非遗传承人群培训班、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培训班等研培活动,扩大传统艺术传承发展成果,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工作方针指引下,努力实现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深入挖掘吉林省丰富的非遗文化基础,促进形成具有东北地域特色的非遗产品和品牌。在工作中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吉林艺术学院特色的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工作实践路径。



返回
联系方式

地址 / 吉林省长春市自由大路695号


电话 / 0431-85641085( 招办 ) 85618388(院办)


邮编 / 130021


版权所有 /吉林艺术学院  吉ICP 备 11005026号-1

                 

吉公网安备 22010402000886号

友情链接

教育部
南京艺术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文化和旅游部
山东艺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新华网
广西艺术学院
中央音乐学院
吉林省教育厅
云南艺术学院
中国音乐学院
雅昌网
新疆艺术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